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ESG觀光產業勢在必行
將永續融入營運DNA 一場與自己的競賽

觀光產業為全球前3大規模的產業,也是全球經濟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根據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WTTC)最新經濟影響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觀光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約占全球GDP的9.1%,近乎恢復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遊客增加雖然提升了觀光產業的規模與經濟成長,但也帶來了大量的廢棄物、動力能源消耗、自然和生態的破壞、在地文化保存衝擊等,對環境和社會皆帶來了負面影響。
有鑑於此,近年來,政府、企業與地方團隊越來越重視永續發展,也積極推動落實ESG。本期旅報邀請了6位產業專家,分別為航空業、景區、旅行社及旅宿業與讀者們分享,如何將永續融入企業的DNA裡。

E是環境保護(environment)、S是社會責任(social)和G指的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在觀光旅遊產業中對接ESG的部份指的是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而根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和國際永續旅遊組織(GSTC)強調,永續旅遊需要考量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並滿足所有相關方的需求。包括減少碳排放、保護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以及促進當地社區的經濟發展。

對旅遊業來說,不論是想將ESG或是SDGs納入公司策略,究竟該如何轉化為實際作為。企業需要調整策略,以應對環保和社會責任的需求。例如,許多酒店和航空公司已採取措施減少碳足跡,並推行能源效率和回收計劃;旅行社與景區自主申請國際認證,同時也盡量使用在地產品,並加強關懷員工和社會責任。透過這些努力,不僅促進了產業的永續發展,也能為全球永續做出貢獻。

- 廣告 -

✅ 永續旅遊相關認證 ✅


【左圖】(圖片提供=陳盈潔)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永續認證 帶領產業在永續實踐道路上成長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聯合創辦人暨理事長 陳盈潔(上圖左)

全球有超過200種綠色認證標章,企業可依需求申請多種認證,但這些認證準則雖多但並沒有一套統一標準,而是需要實際參與在其中,組織內部必須討論、發想並制定自己的永續制度,像是旅客滿意度如何、有沒有降低對環境、社會不好的影響等。這個過程,並非一蹴可幾,必須不斷地摸索,才能越來越靠近「永續」的精神,而這些努力不僅能為企業帶來商機,也對環境與文化做出貢獻。

推廣10餘年
攜手企業實踐永續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長陳盈潔說,10多年前歐美國家已開始談永續旅遊,2008年我在台灣的樂活旅行家媒體公司就負責社會責任部門,並與美國國際永續旅行協會(STI)合作,但當時台灣對永續旅遊的概念還不普遍,業者也不太了解,想要推廣永續卻四處碰壁。後來媒體公司暫停營業,秉持永續社會責任應持續進行的想法,加上對美國母會也承諾會推動相關事務,便找了支持這個理念的朋友們,在2011年正式成立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有感於這幾年越來越多人關心永續發展議題,現在只要有些概念的業者,或是著手落實ESG的企業,都會開始找我們諮詢永續旅遊認證等相關內容。

永續認證申請至少3年
著重過程而非結果

一般人會以為「永續旅遊」是環保或是綠色旅遊,但永續旅遊不僅止於推動環保,而是強調對社會文化保存與地方經濟的支持。目前台灣永續旅行協會主要合作的第三方國際認證組織,是遵循GSTC永續旅遊準則為基礎。若業者想採用國際永續旅遊認證,應有心理準備通常至少3年的時間,一步步朝永續邁進,要著重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中華航空

「成為台灣首選航空公司」為願景

中華航空 台灣地區行銷協理 陳雅妮(上圖右)

中華航空在永續發展方面展現企業永續經營的使命及責任。多年持續推動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各面向永續作為,在ESG表現創下台灣運輸業嶄新里程碑,也顯示華航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確保符合永續發展的價值。

短中長期SAF目標
2050年達到65%使用率

華航的永續策略以「成為台灣首選航空公司」為願景,秉持「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的價值觀,擬定了6大主軸,包括安全、治理、品牌感知、機隊航網、產品服務及集團合作,並聚焦13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華航在國際永續評比中屢獲殊榮,中華航空台灣地區行銷協理陳雅妮表示,華航是國內首家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的航空公司,並已制定了短中長期的SAF添加目標,計畫到2050年達到65%的使用率。

還有,華航積極推動多項減碳措施,已在新機飛渡作業中添加SAF,並推出「環保旅程-ECO Travel碳抵換計畫」,邀請旅客參與碳中和及淨零碳的飛行計畫。

永續供應鏈管理
實現2050年淨零碳目標

華航也致力於建立永續供應鏈管理政策,制定供應商行為準則,並透過風險調查機制及稽核作業,確保其符合華航的永續規範。每年會舉辦供應商大會以提升供應商的永續風險意識,共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此外,華航在2022年簽署參與科學減碳目標倡議(SBTi),並於2024年通過SBTi審查,推動燃油效率提升、SAF使用及參與國際碳管制機制等5大減碳核心策略。未來也將繼續推動能源轉型。

華航作為運輸業的永續領航者,會攜手供應鏈廠商及企業客戶夥伴,加入SAF合作計畫,共同降低碳足跡,以達成2050年淨零碳目標的關鍵。

大家一起支持全球永續能源轉型,提升企業淨零合作力,創造雙贏減碳績效,與社會及所有利害關係人一起航向永續的未來。


【右圖】(圖片提供=蔡秋晨)

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景區經濟學」接軌世界永續旅遊潮流

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 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陳煜川(上圖左)

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北觀處),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對永續旅遊的定義為基礎,自2022年開始推動永續旅遊。

積極輔導轄區內業者
取得GTS綠色旅行標章

北觀處處長陳煜川表示,我們推動永續旅遊的主要目標是降低旅遊對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衝擊,同時促進在地的經濟發展,並強化區域旅遊和觀光圈協力共榮。在2023年開始積極輔導轄區內觀光業者取得GTS綠色旅行標章(Green Travel Seal)。這個標章提供一套具公信力的檢核機制,確保業者在經濟發展中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安全健康的承諾和努力。輔導過程包括召開說明會、媒合有意業者、協助完成申請及資料整備,最後進行實地查核以取得認證。截至目前,轄區內已有2個業者取得GTS認證,野柳地質公園於2024年獲得1星認證,是繼和平島地質公園於2022年獲得2星認證後成為第2個獲此認證的業者。

珍貴觀光資源
屢獲國際大獎殊榮

「阿拉寶灣祕境」於2023年榮獲「2023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及亞太旅行協會(PATA)「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亞太地區旅遊目的地復原力」金獎。該地擁有多樣地質地景,過去因落石頻繁而封閉。自2021年起,北觀處結合專家學者及研究機構的意見,重新規劃步道並使用生態工法,推出對生態友善的石籠步道,經過生態監測後,發現藻類和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阿拉寶灣在安全狀態下重新開放,設置總量管控,讓遊客在退潮時段進入,由在地志工導覽或參加淨灘等活動。這些努力使阿拉寶灣成為基隆重要的觀光資源,並在國際上屢獲大獎。

陳煜川說,永續步伐不會停下來,北觀處會持續與產業就深度合作,公私合力也號召青年返鄉,除持續接軌世界永續旅遊的潮流,也能讓更多人能看見北觀旅遊魅力。

和平島地質公園

國際永續旅遊島 認真實踐每一個永續環節

和平島地質公園 營運部經理蔡秋晨(上圖左)

位在台灣頭,擁有代表性地理位置的和平島地質公園,其豐富海洋生態與獨特珍貴的自然地景,過去只有在地人才知道。2017年中開始由北觀處接手管理,並於2018年與和平島地質公園現任團隊宏岳國際攜手改造,將和平島地質公園翻轉成獲獎無數、國際級的旅遊景點。

雙認證殊榮
全員動起來

和平島地質公園營運部經理蔡秋晨說,團隊在標案階段即將地質公園的四大核心規劃——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及社區參與納入計畫中,接手後即開始落實這些計畫。營運一年後便申請認證,於2020年成為亞洲唯一獲得「ISO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認證的國家級旅遊景點,2023年更通過GTS綠色旅行標章。起初申請認證並非出於商機考量,而是利用疫情期間的閒置人力展開,逐漸發現落實永續旅遊的重要性,我們也發現工作日常裡什麼都可以是「永續」,全員一同參,包括售票員、清潔阿姨都一起來並設定目標,一年要比一年好。拿到認證後,和平島也成為公私部門請益的對象。

攜手一線夥伴發想
自定永續旅遊標準

和平島自訂永續旅遊標準,並在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框架下,每年落實ESG 3個面相的約20個目標,包括保護當地歷史文化遺產、使用再生能源、海洋生態保育、減少一次性商品、選購在地食材、培訓當地居民成為導覽老師等。定期舉辦環保教育活動,如生態導覽和淨灘活動等。新進員工則透過遊戲和工作坊形式接受17項SDGs的永續教育訓練。

公司內部還成立永續委員會,由各部門指派代表互相交流,隨時執行或修正目標。今年開始計算整個公園的碳排放,進一步找出減少碳排放的方法。這些努力都讓和平島在永續發展上取得了明顯成就,並成為其他組織的學習模型。


【左圖】(圖片提供=許峻瑋)
【右圖】(圖片提供=盛治仁)

樂憶國際旅行社

全台首家榮獲ISO20121與ISO9001雙認證旅行社

樂憶國際旅行社 總經理許峻瑋(上圖左)

一場疫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為全球經濟和產業形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觀光業尤其受到重創,許多旅遊業者在疫情期間重新思考疫後的發展方向,開始將「永續」理念融入旅遊業中,在為遊客提供更佳體驗的同時,保護當地環境並促進觀光經濟的永續發展。

導入雙認證
致力提供卓越的旅遊體驗

樂憶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許峻瑋指出,近年來國際間對永續旅遊的重視日益增加,但起心動念促使公司決定投入永續認證的原因是,有一些長期配合的國外廠商明確表示,未來合作將要求供應商符合永續供應鏈的標準。經過評估後,許峻瑋認為這是個值得挑戰的機會,於是開始進行相關認證準備。

然而,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認證程序繁瑣且昂貴,取得並更新認證需要再花費約新台幣15萬元,累計投入已近百萬元。對於小型公司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支出。

儘管如此,經過不斷的累積嘗試與修正,於2022年拿到ISO20121組織性認證,有了實際經驗又再導入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持續改進既有的作業流程,以提升旅遊體驗品質和服務水平。

透過標準化管理,明確各部門責任,提升工作效率,致力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旅遊體驗。並於2024年2月取得,未來還會持續朝取得GTS認證邁進。

此外,取得ISO20121與ISO9001雙認證後,越來越多企業委託我們規劃永續旅遊與綠色遊程,顯示企業和個人愈加重視,並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

打造綠色遊程
徹底實踐永續旅遊

樂憶在產品面也持續綠色旅遊,設計符合當地特色觀光體驗遊程,讓所有旅客都能領略台灣自然與人文之美。藉由打造富含有生態及在地文化特色、低碳交通的創新遊程,聘在地導覽人員進行解說服務,所有團體的禮贈品及伴手禮完全支持當地採購等方式,徹底實踐永續旅遊。

雲朗觀光集團

從發現浪費著手 綠色行動彰顯創新與決心

雲朗觀光集團 總經理盛治仁(上圖右)

近年來,永續發展的潮流席捲全球,雲朗觀光集團落實「永續旅遊」的決心與行動力台灣觀光業界中走很前面,自2018年起投入企業永續發展,致力於減少寶特瓶廢棄物和資源浪費。2019年9月,雲品溫泉酒店成為全台第一家獲得「全球永續旅遊認證」(GSTC)的5星級酒店。集團旗下的君品酒店、花蓮翰品和桃園翰品等也相繼獲得環保署的「環保旅館」標章和經濟部的節能獎項。

減少30萬個塑膠瓶
鼓勵選擇負碳排住房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表示,集團酒店在2018年時,房間內就不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寶特瓶,率先引入義大利氣泡水機和玻璃瓶,每年減少了約30萬個塑膠瓶。而從2020年起,酒店也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並鼓勵入住2晚以上的客人減少床單和毛巾更換,減少洗滌劑使用。還有,雲品溫泉酒店設置的大型廚餘機,每年處理超過50噸的廚餘,轉化為肥料供酒店菜圃和周邊農場使用等。

減碳的部份,通過碳盤查發現,雲品溫泉酒店每房每晚的碳足跡為150公斤CO2e,君品酒店則為94公斤CO2e。自2023年起,鼓勵入住雲品溫泉酒店或君品酒店的客人可選「負碳排」選項,集團購買等量的碳權以實現雙倍抵銷的目標,現在還加碼為客人植樹。

員工參與永續
社區與文化支持

對內部員工每年舉辦約5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培訓。自2020年起,員工發起「淨潭一哩路」活動已撿拾了超過1.1噸的垃圾。同時,也鼓勵員工共乘交通工具,每年減少了約20噸的碳排放。

此外,集團還與台泥集團合作,在台東打造結合地熱和觀光的「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創造了超過50個就業機會,推動地方觀光,也成為台灣觀光業界投入ESG企業永續的典範。


【TTN旅報1356-1357期, 2024/06/24 出刊, P18-21】